近日,由国家认监委组织制定的《食品防护计划及其应用指南食品生产企业》顺利通过审定,审定委员会专家认为,标准结合了我国食品生产企业实际,汲取了国外经验,是对我国现有食品管理体系标准的必要补充和完善,也适用于重大活动的食品安全保障措施;标准的制订自主创新,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据悉,这项标准有望于今年内作为推荐性国家标准正式发布,将成为我国第一个食品防护的国家标准。
为应对不法食品生产经营者因不正当逐利和恶性竞争故意污染食品,形成行业潜规则等非传统食品安全问题,国家认监委从2007年起,帮助食品生产企业实施食品防护计划,使企业的食品防护计划更系统、科学。在全国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研讨会上,开设食品防护专题,探讨食品防护的理论和应用。要求各直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督促出口食品企业树立食品防护意识,实施食品防护计划,组织编写出版食品防护培训教材。全国各直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采取多种形式进行了食品防护培训。2008年,共计1200名出入境检验检疫人员、9300名企业质量管理人员接受了培训。截止到2009年10月,6000多家出口食品企业初步实施了食品防护计划。
从2008年4月起,国家认监委组织专家制订《食品防护计划及其应用指南食品生产企业》国家标准。多次召开专家研讨会;在山东、河北、北京、上海进行了企业试点;面向社会广泛征求标准的修改意见,在食品专业技术网站上开辟标准专栏,研讨和征求意见;还专门向可口可乐、雀巢、卡夫、福喜、汇源等大型食品企业征求了意见。2009年10月完成了标准的制订工作。
该标准立足于指导食品生产企业预防产品和生产过程受到人为蓄意破坏和故意污染,指导企业做好防范来自于外部的蓄意破坏行为外,还指导企业通过完善措施、程序,及时发现、报告和控制情绪不稳定员工并进行心理疏导,及时跟踪受到处罚、降职、辞退等员工的情况。强调企业建立健全内外部沟通机制,形成和谐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坚持以人为本,从根本上消除发生蓄意破坏的不稳定因素。针对故意污染的行业潜规则问题,标准指导企业收集和识别本行业故意污染信息,建立合格供应商的评价机制,降低原辅料被故意污染的风险;同时企业内部采取措施预防在加工环节出现故意污染食品的行为;企业若发现故意污染具有行业普遍性,及时向政府主管部门报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