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大陆航星质量认证中心股份有限公司(HXQC)郑州分公司组织开展了管理体系审核员专项培训。本次培训围绕新版 ISO 标准变化、关键环境议题、管理升级路径等核心主题展开深度解析,旨在锻造一支适配质量 4.0 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审核队伍,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专业认证支撑。 培训开篇授课老师即聚焦国际标准最新动态,对 ISO 9001:2026 DIS 与 ISO 14001:2026 DIS 的核心变化进行系统拆解。在 ISO 14001:2026 DIS 方面,授课老师结合标准修订背景指出,新版标准紧扣全球气候变化加速、资源短缺加剧及利益相关方期望提升三大挑战,实现了从 "流程合规" 到 "战略整合" 的根本性转变。相较于 2015 版,新版在七大领域实现战略升级:新增条款 4.1 要求评估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及资源可用性对运营的影响;条款 6.1.2 明确基于生命周期视角界定 EMS 范围;条款 5.1 强化最高管理者个人参与责任,即使授权仍需承担最终责任;新增条款 6.3 建立系统化变更管理要求;条款 8.1 将管控范围从 "外包过程" 扩展至 "外部提供的流程 / 产品 / 服务",强化供应链环境风险管控。据介绍,该标准预计 2026 年 3 月正式发布,过渡期或为 18-24 个月,企业需提前布局应对。 围绕ISO 9001:2026 DIS,培训重点解析了 "质量文化和道德行为" 的新增要求与实施路径。授课老师强调,新版标准将质量文化从理念层面推向实操层面,要求组织建立覆盖决策、执行、监督全流程的道德行为准则,通过培训、考核与激励机制确保全员认同与践行。同时,标准进一步强化质量管理与环境因素的协同,将气候变化相关数据纳入 "理解组织及其环境" 的核心输入要素。 结合新版标准,培训设置专项模块深入解析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两大核心议题。在气候变化议题方面,授课老师系统阐释了其科学内涵与管理体系关联逻辑。气候变化需通过 30 年以上长期观测数据验证,表现为温度、降水等均值与变率的显著改变,其人为驱动因素包括温室气体排放、城市化等,已导致全球 71% 的气象灾害与气候变暖直接相关。针对 QMS 中 "气候变化" 如何审核的关键问题,培训明确了三步审核路径:首先通过 SWOT 分析、PESTLE 模型等工具识别物理风险与转型风险;其次依据 GB/T 24091-2024 标准评估组织脆弱性与影响程度;最终核查应对措施的有效性,包括气候适应性生产工艺引入、碳中和路线制定等。 关于生物多样性议题,培训结合 ISO 14001:2026 DIS 要求,指出审核需重点关注三大维度:组织运营对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及相关方需求响应。同时授课老师强调,生物多样性保护已成为供应链管控的重要内容,审核需延伸至外部供方的相关实践评估。 针对最高管理层审核这一核心环节,培训指出明确审核重点应从 "形式合规" 转向 "实质参与"。要求审核员重点核查三项内容:最高管理者是否将气候变化应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组织战略与质量目标;是否直接参与环境管理体系策划与评审,而非仅作授权;是否建立资源保障机制,如增设气候适应预算、配备专业技术人员。 在质量管理时代演变模块,授课老师梳理了从 "质量控制" 到 "质量保证",再到 "全面质量管理" 的发展脉络,指出当前质量管理已进入 4.0 时代。质量 4.0 以数字化、智能化为核心特征,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能源消耗与排放数据实时采集,借助大数据分析预测环境风险,利用区块链技术保障全生命周期数据可信度。培训强调,审核员需掌握数字化审核工具,具备评估智能管理系统有效性的专业能力。 此外,培训结合国家最新政策导向,解读了国家认监委 2025 年第 16 号公告发布的新版《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规则》。新规明确 "审核员每年管理体系审核不能超过 180 天",禁止通过第三方支付认证费用,同时强化认证机构主体责任。据悉,环境、安全等领域全新认证规则也将在年底前逐步发布,标志着我国质量认证进入规范化、专业化发展新阶段。 基于标准变化与政策要求,培训提出审核工作三大优化策略:一是建立 "标准 + 政策 + 技术" 三维知识体系,定期更新 ISO 标准动态与 GB/T 系列国家标准要求,熟练运用碳足迹追踪、生命周期评估等工具;二是构建差异化审核框架,针对高环境风险行业重点核查气候韧性建设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对数字化转型企业强化质量 4.0 技术应用评估;三是强化供应链审核深度,按 "环境风险 + 业务影响" 对供应商分类,实施现场审计与年度自查相结合的管控模式。 本次培训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分组研讨等多元化形式,实现了标准解读与实操应用的深度融合。参训审核员纷纷表示,通过培训明晰了新版标准的核心要求与审核逻辑,掌握了气候变化等议题的审核方法,对质量 4.0 时代的审核转型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HXQC郑州分公司负责人王霆表示,后续将建立 "培训—考核—实践—反馈" 的闭环提升机制,定期开展标准更新专项培训与审核案例交流会,持续提供有公信力的认证等高技术服务,为客户和相关方创造价值,推动审核能力与高质量认证需求同频共振,为质量强国建设贡献专业力量!
